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享受美食,白天火锅麻辣烫,晚上还要宵夜撸串,平时奶茶可乐不离手,生冷水果不断口,这些油腻、寒凉的食物都容易生痰,又加之大多数上班族久坐不动,这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脾胃运化呆滞,不能运化水湿。不知不觉间,“痰饮”这一病邪就会找上门来。
(资料图)
说起痰湿,很多人会根据表面意思理解,觉得是不是喉咙里的痰多了,化一下痰就好了,其实不然。中医狭义的痰确实就是从呼吸道排出的痰。但是从广义上来说,痰是指水液在代谢过程不通畅而产生的废物,随气血的运行而流窜全身,位置不定。
痰湿缠身有哪些表现?
1、体形肥胖、腹部肥满松软
痰浊阻塞,充斥肢体,因痰生病,从而导致气机壅滞,脾不运化,故形体壅肿而显似肥胖。
2、头眩、头痛、头重
中医认为,头为清虚之府,元神所居,须气血精髄濡养,不容浊邪干扰。如痰湿上犯,干扰清空,则头眩、头痛而闷重。
3、咽喉中似有物梗塞,吞吐不利,时消时现
肝气郁结情志失和,进而肝脾不和,脾气亦为之抑部,运化失司,津液聚而为痰,随气上壅,阻于咽喉。故咽喉似有物梗塞,吞吐不利。
4、大便粘裹痰涎,或大便秘结不畅
痰浊留伏胃肠,随便而下,则大便粘裹痰涎
5、低热身困,或自觉身热不扬,体温并不明显升高
痰为阴邪,其性粘滞而易于内伏。痰浊内伏,遏阻阳气,阴遏阳郁而发热。其特点是身困重而热不扬。临床上不少不明原因的低热,如不见阴虚、气虚之类体征者,当属此类。
6、呕恶或呕吐痰涎,或胃肠中有水声漉漉
痰湿之邪留伏于胃,造成胃失和降,腑气受阻,故常作呕恶或呕吐痰涎,或胃肠中小声漉漉
俞老教你如何化痰湿气?
俞老在治疗这类病人时,强调要化痰浊,在结合古人智慧和临床经验后,总结出3个常用的穴位,称为化痰3穴那就是: 丰隆、中脘、天突。
1、丰隆
定位:丰隆在其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八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(中指)。
3、中脘
中脘也是任脉穴, 同时还是胃之募穴, 八会穴之腑会,穴位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3、天突
天突为任脉穴,位于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
上述3个穴位,平素有痰湿症状的朋友,可按摩,亦可艾灸。
同时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为主,就是要多吃低脂、富含纤维的食物,少吃肥甘、油腻、寒冷的食物。平时要保持室内的干燥,并多进行户外活动。
关键词:
教你如何
肝脾不和
清淡饮食